
行業動態
聯系方式
聯系人: 劉經理
手 機 :136 7673 1206
電 話 : 0577-28909778
E-mail : myzhide@126.com
奧氏體貝氏體不銹鋼中溫轉變研究
不論是上貝氏體或下貝氏體形成時,在磨光的樣品表面上都有像馬氏體形成時的浮凸(或稱為表面波動)產生。浮凸的產生是貝氏體相變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如果把浮凸仔細去掉,在其下面即為相應的貝氏體。這就說明貝氏體具有像馬氏體那樣的共格性長大.在中溫轉變過程中沒有觀察到合金元素的擴散和重新分配,我們就能發現,貝氏體的轉變也存在著碳的擴散,只不過是形成貝氏體的溫度相當低.碳原子的擴散能力較弱,所以奧氏體分解時碳的擴散過程無法充分進行,所形成的體心正方晶格中也就多少存在過多的碳,另一方面,在這樣低的溫度下,鐵的擴散要比碳困難得多,因此,過冷奧氏體大口徑厚壁管變成貝氏體的晶格改建也具有馬氏體的非擴散型特征,貝氏體的轉變介于擴散和非擴散型轉變之間.溫度越高擴散型的特征越明顯,所以有人建議把亞共析鋼魏氏組織中的針狀鐵素體稱為無碳貝氏體,因為它也是以貝氏體的形成機理而形成的.無碳貝氏體形成時,磨光試樣的表面也產生浮凸現象.綜上所述,貝氏體轉變的基本特征,可以簡單的歸納如下:
發生碳的擴散和重新分配.奧氏體的面心立方晶格轉變為體心立方晶格時,具有馬氏體轉變的特征。即產生的貝氏體寫母相奧氏體保持著第二類(切變方式)共格關系,但是貝氏體的長大速度要比馬氏體低得多.轉變過程中幾乎沒有合金元素的擴散和重新分配。也就是說,合金鋼中,新生貝氏體中的滲碳體的合金含量與奧氏體中合金含量基本一致,所以,中溫轉變是在碳可以擴散而鐵和合金元素擴散不能進行的情況下發生的.根據目前對貝氏體的轉變的了解,我們可以認為它是通過如下三個步驟形成的.
在中溫轉變開始前,奧氏體中碳及合金元素已存在著不均勻的分布,在那些含碳量較低的及具有合適合金元素濃度的微觀體積內就要產生貝氏體的晶核,只有濃度起伏合適和晶核超過臨界尺寸才能長大.因此,貝氏體形成需要一定的孕育期.奧氏體大口徑厚壁管面心立方晶格轉變成貝氏體的體心正方品格是按馬氏體方式進行,發生著鐵原子點陣的改組.因此,過冷奧氏體不銹鋼轉變成貝氏體也具有浮凸現象,每個鐵原子只要作很小的位移,不需要擴散,轉變時體心正方晶格中含有過飽和的碳.從相變的熱力學條件來看,貝氏體形成過程中,碳要從體心正方品格中不斷析出,這樣就增加了新相與母相之間的自由能差(z/F),因為過飽和碳的a相(馬氏體)比含碳低的口相或不含碳的a相與碳化物的兩相組成物縣有較高的自由能.同時,由于碳從d相中的析出,減低了在相變時因比容變化所產生的彈性能,這樣就使貝氏體有可能在高于17rv/s點以上的溫度,以馬氏體相變方式進行,當在上貝氏體的溫度范圍內,由于碳擴散能力較大,因此,它能擴散到生成的鐵素體片周圍的奧氏體中去.但是,隨著貝氏體中的鐵素體片越來越密集,排列在它們之間的奧氏體中碳的擴散就受到了限制,當擴散的碳濃度達到很高時就形成滲碳體,分布在鐵素體片之間,因此其組織呈羽毛狀,這就是上貝氏體.www.fjsgd.com
文章作者:不銹鋼管|304不銹鋼無縫管|316L不銹鋼厚壁管|不銹鋼小管|大口徑不銹鋼管|小口徑厚壁鋼管-浙江至德鋼業有限公司
文章地址:http://www.fjsgd.com/Info/View.Asp?Id=183
版權所有 ©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
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與分享